
絮凝法处理油田废水主要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絮凝药剂,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形成絮凝物聚结下沉,该过程不仅可以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粒子,降低COD值,而且,还可以除去细菌等。是指在絮凝剂的作用下,油田废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发生静电中和、吸附或桥接,最终生成絮凝体被除去。化学絮凝法作为预处理技术在各大油田中被广泛应用,常与气浮法联合使用。
絮凝法的技术核心在于研发新的化学药剂,来提高去污效率,扩展去污范围。油田水处理用的絮凝剂主要分为无机、有机和生物絮凝剂三类。
无机絮凝剂主要有无机化合物(如硫酸铝、明矾、三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和无机聚合物(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硫酸铁等高聚物),其中无机聚合物是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絮凝剂,由于其功效成倍提高,有逐步成为主流絮凝剂的趋势。
有机絮凝剂有低分子量的阳离子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等)和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如聚炳烯酰胺及其衍生物)。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它的用量少,产生的絮体大、沉降速度快、受共存盐、pH值和温度的影响小,效果明显、且种类繁多,在油田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企业的日常油田废水处理中,运用化学絮凝法时,大多以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二元及三元共聚物作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来吸附油污。
但也有很多因素限制了絮凝法的应用,主要的有:现场絮凝操作工序复杂;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多;当悬浮物含量较高时,使絮凝剂的消耗量增大,产生的污泥量也随之增大;压裂余液残存的粘度大大减缓了絮凝剂的扩散速度和絮凝产物的沉淀速度;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差等。
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抽提、精致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生物絮凝剂,由于具有无毒、高效和可生物降粘等特点,对水资源的保护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绿色絮凝剂。